近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《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》。在稳增长、扩内需的经济形势下,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备受关注。本轮城中村改造与上轮“棚户区改造”有什么区别?这一轮城中村改造,影响究竟有多大?北京京云律师事务所作了如下解读。
城中村改造与棚户区改造有什么区别?
与上轮棚改有诸多不同。
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中,三四线那轮棚改难以被忽视。本次城中村改造,将对行业产生多大连锁反应,与历史上的棚改有何异同,引发业内关注。
早在2015年,国家曾提出积极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,三四线城市去库存浪潮自此开启;当时,因货币补偿的及时性和便捷性,棚改货币化安置的推进,直接激活了商品房销售环节,阶段性解决了房地产库存高企和经济下行的问题。
不过,这把“双刃剑”也推高了全国尤其是三四线的房价,加重了地方政府及居民的债务负担。2018年,国务院常务会提出,因地制宜调整完善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,商品住房库存不足、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市县要尽快取消货币化安置优惠政策。
到2020年,住建部明确表示,未来城市规划要摈弃急功近利和大拆大建。2021年,《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》提出,避免过度房地产化的开发建设方式,严控大规模拆除、大规模增建、大规模搬迁,棚改规模也逐渐回落。
在“房住不炒”等顶层政策设计下,新时期的城中村改造,明显异于此前棚改。京云律师表示,两者在区域、工作方式、受益主体上均有不同。
在覆盖区域上,此前的棚户区改造针对全国,以资金驱动为主要手段,以大拆大建为主要模式,因此在拆迁较为容易的三四线城市进展快。本轮城中村改造,则限定于超大特大城市,从居民切实需要、城市客观实际出发,在有人口流入产业基础的大城市搞城中村改造。
“由于一线城市城中村情况更加复杂,本轮改革可以说是啃硬骨头的改革,这可能意味着资金投入速度更慢,对经济的边际拉动更渐进,但也可能意味着政策的长期副作用少,社会争议少。”
在工作方式上,此前的棚改多为大拆大建,如今的城中村改造则更为精细、具体。“城中村改造是针对集体用地更为复杂全面的城市功能区的环境更新,既包含拆除重建的全面改造,也包含维持建筑格局的微改造,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改造。”
总而言之,此前的棚改推动了可观的建设需求,城中村改造则要求“成熟一个推进一个,实施一项做成一项”。从拉动投资的角度看,无论是房地产开发还是基础设施建设,本轮城中村改造的增量影响都将低于2015年前后。
这一轮城中村改造,影响究竟有多大?
京云律师表示:这一轮城中村改造,恐怕不会成为新一轮的“棚改”。
其一,棚改货币化之所以影响巨大,原因不在于棚户区改造本身,而在于“货币化”。
一般拆迁改造,多是以安置房的形式体现,而棚改更多是真金白银补贴,当大量货币进入市场,自然容易搅热楼市。
棚改的钱从何而来?这就离不开央行,央行通过PSL贷款进行定向放水,为三四线带来源源不断的水源。
这一次城中村改造的细节虽然还不清楚,但在新的背景下,央行恐怕不会轻易下场“背书”,难以像过去一样撬动如此规模巨大的资金。
城中村改造,显然只能靠市场自身了。
如果房价上涨预期不再强劲,企业是否还有积极性,居民是否还会拼命接盘,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。
其二,“大拆大建”模式早已被否定,城中村改造的方向发生了变化。
过去无论是棚改还是旧改,多以大拆大建为主,对于经济的刺激可谓立竿见影,但也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问题。
事实上,早在2021年,官方就已发文,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严控大拆大建大搬迁,不大规模、短时间拆迁城中村等城市连片旧区,导致住房租赁市场供需失衡。
这一次,官方进一步强调,要坚持稳中求进、积极稳妥,优先对群众需求迫切、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隐患多的城中村进行改造,成熟一个推进一个,实施一项做成一项……并把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好。
可见,城中村改造不会一哄而上,更不会大拆大建,反而还要承担起保障房建设重任,对楼市的刺激效应是有限的。
其三,楼市环境变了,即便大水漫灌、大拆大建齐齐登场,也很难产生强大的刺激效应了。
七八年前的棚改货币化启动之际,楼市虽然面临高库存之困,但当时房地产仍存在巨大增长空间。
毕竟,住房需求还未饱和、居民杠杆率还在地位、城镇化犹待提速、人口仍在增长、经济也保持高速增长,这些基本面决定了政策的立竿见影。
如今,且不说经济、人口、居民杠杆率都发生了变化,全国整体住房也已过剩,只有超大特大城市存在结构性短缺,楼市早已非当初可比。
更关键的是,由于大环境变化,整个社会的预期也不同于以往,而扭转预期,比一轮又一轮政策刺激要难上加难。
所以,城中村改造或许会加速,但新一轮全国性房价大涨,却越来越难了,毕竟全民购房时代很难再回来了。
免责声明: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立即联系网站管理员,我们会给与以更改或者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